公司新聞
紡織行業“專精特新”中小企業發展大會網絡視頻會議舉行,上工富怡第二批紡織行業“專精特新”中小企業授牌
為進一步完善行業中小企業服務體系和機制,提升服務效能,更廣泛凝聚各方力量和共識,更好地引導、服務和全面推動紡織行業中小企業“專精特新”發展,發揮示范帶動作用,使行業中小企業在鞏固我國紡織強國地位、實現制造強國質量強國目標中發揮積極作用,增強核心競爭力,成長為創新重要發源地,推動產業鏈上中下游、大中小企業融通創新,提升產業鏈供應鏈現代化水平。12月21日,由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主辦,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行業發展部、中國紡織規劃研究會、中國紡織建設規劃院聯合承辦的以“專注與創新的力量:專精特新·成就未來”為主題的2021年中國紡織行業“專精特新”中小企業發展大會網絡視頻會議在北京召開。
參加會議的有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副會長夏令敏;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行業發展部主任、中國紡織規劃研究會會長、中國紡織建設規劃院院長馮德虎;紡織之光科技教育基金會理事長葉志民;遼寧紡織服裝協會會長王翀;中國紡織建設規劃院副院長、中國紡織規劃研究會副會長劉彥威;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行業發展部副主任、中國紡織建設規劃院副院長郭宏鈞;中國服裝協會副會長楊曉東;中國印染協會副會長張懷東;中國紡織建設規劃院總工程師張杰;中國紡聯行業發展部規劃處副處長、中國紡織規劃研究會副秘書長、中國紡織行業“專精特新”中小企業聯盟秘書長趙志鵬等領導、企業代表以及線上代表共150余人。
會議由郭宏鈞主持。
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副會長夏令敏在致辭中表示,紡織行業中小微企業是擴大就業、改善民生、促進創業創新、保持創造活力和發展韌性的重要力量。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中小企業發展,指出“我國中小企業有靈氣、有活力,善于迎難而上、自強不息”,強調“中小企業能辦大事”,要“加快培育一批‘專精特新’企業和制造業單項冠軍企業。”為我們發展“專精特新”中小企業指明了努力方向。當前,“專精特新”政策和制度體系日臻完善,優質企業梯度培育格局逐步形成,為中小企業的創新成長和高質量發展創造了良好環境。
對于紡織行業“專精特新”中小企業未來的發展,夏令敏提出五點希望:一是要堅持科技創新,把創新作為專精特新發展的靈魂。要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推進紡織產業基礎再造,打造紡織行業原創技術策源地,強化科技創新戰略支撐能力,在行業細分領域培育更多的隱形冠軍。
二是要加快推進數智化轉型。不斷融入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把數字化平臺建設作為提升企業管理現代化水平的重要手段,作為內部整合、業務重整、管理流程再造的重要推動力,實現企業經營管理與數字化技術的深度融合,持續推動基于數字化能力的業務創新和管理創新,努力實現數字化轉型。
三是堅持不懈推進品牌化。“專精特新”企業在品牌建設過程中要發揮重要作用。中國紡織服裝企業能夠與眾多國際優秀品牌合作,就是得益于產業整體供應鏈水平的快速提升,得益于品質的不斷提升。只有每一個環節都得到提升,整個供應鏈才能變得更加有韌性。因此,“專精特新”企業無論在哪個環節,都需要注重品質。
四是要堅定不移地走綠色低碳發展之路。實現碳達峰碳中和是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內在要求,推動綠色低碳循環發展、促進行業全面綠色轉型,將成為大勢所趨和重要之策。要將綠色發展理念滲透到企業經營的每個環節,積極開發、應用綠色低碳技術,優化升級能源消費,提升能源效率,在碳達峰碳中和中贏得先機、作出貢獻。
五是要打造高素質人才隊伍。要建立激勵機制,激發人才活力,吸引和培養專業技術和高技能人才。要增強開放式創新的意識和能力,善于利用各類外部創新資源,積極融入產業鏈上中下游、大中小企業的協同創新,積極推動政產學研用合作,打造具有自主發展力的企業人才梯隊。
馮德虎做主旨報告《專注與創新的力量》,他表示,今年以來紡織行業“專精特新”中小企業服務工作持續深入,中國紡聯繼續按照“持續、系統、深入、精準”的總體思路,整合利用各類優質資源,引導、服務和支持紡織行業“專精特新”中小企業高質量發展。
馮德虎分析了前兩批紡織行業“專精特新”中小企業總體情況。據悉,紡織行業“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培育入庫工作目前已完成了兩批,共計171家入選。這些企業都具有較強的創新能力和創造活力,是行業中小企業中的優秀者。
據馮德虎介紹,按行業領域分布來看,這171家“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基本涵蓋了紡織行業產業鏈的全部環節。在智能裝備和紡機零部件、服裝服飾、產業用紡織品、化纖新材料等領域入選企業數量相對較多,數字科技、絲綢文化創意等領域企業入選也呈現出許多亮點。
據統計,按照2019年數據,這171家企業銷售收入共計418億元,企業平均銷售規模2.4億元。實現銷售利潤共計36.4億元,平均銷售利潤率8.7%,高于全行業平均水平。
作為“專精特新”企業的重要特點,人才、設計研發和信息化建設是核心競爭力,企業在這些方面持續高強度地投入。其中完成設計研發投入共計15.6億元,信息化投入共計2.4億元,占銷售收入的比重分別為3.7%和0.6%。設計研發投入強度遠高于制造業和紡織行業平均水平。
截至2021年10月,前兩批紡織行業“專精特新”企業專利擁有量累計10871件。94.2%的企業都進行了專利布局。86.5%的企業擁有發明專利。專利總數在11-50件的企業最多,占50.3%。擁有專利數量101件及以上的企業22家,占比12.9%。
馮德虎表示,這些“專精特新”企業的特點一是長期堅持、專注核心業務,具有一定的專業化生產或協作配套能力;二是產品精細化,裝備水平優于同行業一般水平,具有較規范的生產管理體系;三是注重特色生產和經營,擁有特色化的產品、技術、工藝、配方等;四是注重持續創新,在研發設計、生產制造、市場營銷、信息化等領域有較高的創新投入,并產生較好的創新效果。
談及2022年紡織行業“專精特新”中小企業服務重點工作時,馮德虎表示要從六個方面深入開展工作。一是深化服務。配合工業和信息化部完成“專精特新”中小企業相關工作。按照中國紡聯中小企業相關工作安排,圍繞《行動方案》和《服務手冊》提出的方向內容,圍繞企業提出的具體需求,不斷深化“專精特新”中小企業服務,促進行業中小企業高質量發展。二是協同融合。與紡織之光基金會、科技發展部以及各專業協會和相關單位合作,加強調研,開拓創新,開展科技成果轉化推廣、產業鏈上下游企業對接、產融合作等服務。推進“專精特新”中小企業與上市公司、行業龍頭骨干企業、知名品牌企業等資源對接,建立相關聯盟或機構之間的互動合作機制。三是展會推廣。舉辦“紡織之光”科技推廣活動計劃項目2022紡織之光“專精特新”數字化智能化技術推廣活動、2022紡織之光“專精特新”新材料生產技術與應用推廣活動。與行業機構及地方政府機構合作開拓“專精特新?創新空間”專題展區,包括與中國紡織雜志共同組織“專精特新”企業參加南通地方展會,與中國紡織工業企業管理協會共同組織“專精特新”企業參加盛澤地方展會等。四是專題研究。積極開展企業調研,加強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創新發展研究。編制《紡織行業“專精特新”中小企業發展報告》。與中國紡聯科技發展部聯合出版《紡織行業“專精特新”新技術成果推廣項目匯編》。五是加強宣傳。繼續開展“專精特新 成就未來”系列報道等活動。總結提煉和宣傳行業“專精特新”企業創新實踐案例,提升創新型中小企業的影響力。六是再上水平。繼續組織開展第三批紡織行業“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培育入庫的申報、評審和發布工作。組織開展“2022紡織行業“專精特新”中小企業發展大會”、聯盟會議等主要活動。
中國紡織行業“專精特新”中小企業聯盟秘書長趙志鵬宣讀關于紡織行業“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名單(第二批)的通知。
隨后,會議舉行了紡織行業“專精特新”中小企業(第二批)授牌頒證儀式與紡織行業“專精特新”中小企業(第三批)啟動儀式。
會議中三家紡織行業“專精特新”企業代表分享了他們的專精特新經驗。
上工富怡智能制造(天津)有限公司副總經理王俊玲介紹了公司情況,據悉,上工富怡的主要產品柔性材料裁剪(刀裁、激光裁、超聲波裁等)與縫制(有梭、無梭、超聲波焊接等)設備覆蓋了“穿(服裝、鞋帽、箱包)、住(家紡、家具、家居)、行(汽車、船舶、航空)、醫(口罩與防護服)”領域,為相關行業提供自動化、智能化解決方案。王俊玲表示,公司的經營戰略就是“精品、細分、創新、名牌”,上工富怡就是要做別人做不了的,向客戶提供精品。
廣州恩灃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劉谷介紹了企業開發生產的“溫倍絲”納米氣凝膠御寒材料,據悉,“溫倍絲”是一種全新的納米級氣凝膠符合新材料,由氣凝膠與其他符合健康安全環保標準的基材復合而來。“溫倍絲”納米氣凝膠御寒新材料因其出色的保暖性、透氣性、舒適性以及超輕薄質地,不僅能滿足大眾消費者的基礎御寒要求,更能滿足寒冷環境下對軀干活動靈活度有著極高要求的體育運動、極限戶外、戶外通勤等受眾的御寒要求。
江蘇富之島美安紡織品科技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劉春燕介紹了與中國紡織規劃研究會共建的“中國紡織聚乳酸纖維應用研發中心”情況,該中心將展開聚乳酸與天然纖維等含量優化設計研發,雙組分以及多組分的紗線、面料應用開發,用數據向客戶提供了最佳舒適度研究報告,促進家紡、服裝高質量發展產業化。她表示,2020年富之島還投建了10萬級無菌潔凈車間,日產60萬只醫用口罩、防護服、醫用紡織品等功能性醫用產品。富之島秉承“創新、提升、價值”和“大家好才是真的好”的價值理念,致力于為社會作出貢獻和客戶的共贏。